2011年8月17日 星期三

美發現夜盲症基因重要作用 增強弱光下可視能力

http://big5.ce.cn/gate/big5/intl.ce.cn/qqss/201108/16/t20110816_22620825.shtml

科技日報 程鳳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報道,美國佛羅裏達斯克裏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裏爾·馬爾捷米亞諾夫發現了夜盲蛋白的功效,新發現有助於夜盲症的研究,為人們在弱光環境中可視提供可能。相關研究發表在近日出版的《神經科學》雜誌上。

  當光子擊中感光細胞後,感光器會做出需要被迅速傳輸到下游的神經元(神經細胞)反應,進而使信號能夠被處理再傳輸至大腦,產生視覺圖像。但若要做到夜視,除在視桿細胞和雙極細胞之間的特定突觸需運轉正常外,這種信號傳輸也必須迅速完成。近年來,科學家認識到,對夜盲蛋白編碼的基因是夜盲症的最主要緣由之一,但是它到底有何功效,目前尚未知曉。

  在這項新研究中,科學家在小鼠視網膜內尋找到與夜盲蛋白相關的蛋白質。馬爾捷米亞諾夫稱:“這是第一次發現夜盲蛋白在視覺信號傳導途徑中的功能角色,並將這種角色與一種更大的分子配合物聯繫起來。而後者是低光視覺所必需的。”研究者發現,由這一基因表達的蛋白質負責將突觸的信號傳導機制的關鍵要素組接起來,為感覺信號的快速、完整傳輸服務。夜盲蛋白調和了視覺信號的聚集、精準的傳輸和大分子配合物的突觸,這種大分子配合物突觸由代謝型谷氨酸受體6亞型(mGluR6)構成。

  馬爾捷米亞諾夫認為,夜盲蛋白不僅僅增強人們在弱光環境中的可視能力,還具有遠遠超出視覺層面的功效,有助於神經精神疾病的研究。在中樞神經系統中也有與夜盲蛋白相類似的蛋白質,其協調突觸信號的方式與視網膜相似。事實上,通過突觸的神經元之間的交流,是神經系統功能的必備要素,這個過程的中斷,被認為是神經精神疾病的主要原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