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doc/1018/7/4/8/101874836_2.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874836&mdate=1019225113
中評社香港10月19日電/由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等組成的研究小組在英國線上雜誌《科學報道》最新一期上報告說,他們通過實驗證實,虎皮鸚鵡能配合外部節奏啄擊物體。
新華社報道,在人類以外,能配合外部節奏作出動作的動物很少見。上述發現有可能幫助探索與節奏有關的神經構造及其作用,以及大腦的語言機制。
研究人員利用8只虎皮鸚鵡進行了實驗。他們設置了以一定節奏閃爍的發光二極體,在閃爍的同時還伴隨“劈”的電子音,並採用以飼料作為獎賞的操作性條件反射手法,讓虎皮鸚鵡根據光和聲音的節奏啄發光二極體。虎皮鸚鵡為了獲得飼料,必須連續6次啄擊成功。
這群虎皮鸚鵡最終都能夠成功地連續啄擊,並獲得飼料。研究人員分析它們啄擊的時刻發現,鸚鵡們並不是在出現光和聲音等刺激後才迅速啄擊的,而是能夠預測刺激的出現,啄擊的時間比接受刺激的時間要早一些,並具備一定模式。
研究人員將發光二極體的閃爍間隔設定為0.45秒、0.6秒、0.9秒、1.2秒、1.5秒和1.8秒等多種情況。實驗顯示,虎皮鸚鵡在所有情況下都能正確啄擊發光二極體。而且,隨著不斷訓練,時間的偏差變得越來越小。
根據上述實驗,研究人員認為,虎皮鸚鵡能根據外部節奏作出啄擊物體的動作。這是世界首個關於動物能根據節奏作出類似輕敲動作的正式報告。
迄今為止的研究表明,除了人類、幾種鸚鵡和大象外,一般動物雖然能夠作出特定的有節奏的動作,但卻無法根據外界的節奏自如地配合運動。而能夠配合節奏運動的人類、幾種鸚鵡和大象,其共同點是“能夠模倣發聲”。此前,有一種假說就認為,配合節奏運動的能力是獲得新發聲模式能力的副產品。此項研究證明了這個假說,表明人類“合著音律舞蹈”的能力應該和其語言能力密切相關。
2011年10月30日 星期日
研究證實虎皮鸚鵡具有節奏感
標籤:
生物,
動物行為
Related Posts:
- 研究稱大腦結構可反映政治傾向 - 2010-12-29
- 研究發現狗的特異功能 能聽聲音辨大小 - 2010-12-28
- 研究:交友廣闊 腦杏仁核也大 - 2010-12-27
- 日科學家造出能唱歌的老鼠 - 2010-12-22
- 大腦聽覺神經連接網路幫助發言者控制聽到自己聲音 - 2010-12-19
- 丹麥研究用螞蟻幫助非洲果農控制蟲害 - 2010-12-17
- 美國研究證實:金錢換不來幸福 - 2010-12-15
- 蜜蜂看世界 花花綠綠大不同 - 2010-12-13
- Science 評出2013年十大突破 - 2013-12-25
- 研究發現:科學數據一直在消逝 - 2013-12-25
- 常吃高脂食物 易干擾生理節奏 - 2013-12-25
- 英科學家借3D“打出”眼細胞 - 2013-12-21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