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109/19/2kjgm.html
陳宜君(法新社香港9日電) 美國存放國家檔案的書架排起來超過800公里;法國的檔案綿延160公里以上,英國也是。不過香港中文大學(Chinese University)的1群學生在儲存資料上正向前邁進一大步,為如此龐大的資料找到令人意想不到的新家-大腸桿菌(E. coli),不過這種細菌比較廣為人知的是,這是1種可能引發嚴重食物中毒的來源。
中文大學生物儲存計畫的學生導師嚴基元(AldrinYim )表示:「這意味你將能把龐大的資料集(dataset)長期保存在冰箱的1盒細菌裡。」這項計畫是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Technology)知名的「國際基因工程競賽(International Genetically Engineered Machine,iGEM)2010年金牌得主。
生物儲存(biostorage)是利用活的有機體儲存和加密資料的技術,是新發展的領域,出現約10年左右。日本慶應大學(Keio University)的1支團隊在2007年表示,他們已將代表科學家愛因斯坦(AlbertEinstein)「相對論」的方程式E=MC2,成功編碼植入1種常見土壤細菌的DNA(去氧核醣核酸)中。慶應大學的團隊指出,由於細菌會不斷繁殖,1群單細胞有機體能儲存資料達數千年之久。
不過香港的研究人員已大幅超越這個初期階段,發展出儲存更複雜資料的方法,並開始克服實踐上的問題。這些問題讓懷疑論者有理由主張,生物儲存方法是科幻小說情節。香港的研究小組研發出1種壓縮資料的方式,將壓縮的資料分割成數個區塊(chunk),然後分配到不同的細菌細胞中,這有助於克服儲存容量的限制。研究人員也能繪製細菌的DNA圖譜,這樣就能輕易找到資料儲存的位置。這個方式開啟的不僅是在不同細胞之間儲存文字,還有影像、音樂,甚至是影片。這個儲存方式極為袖珍,因為每個細胞都很微小,研究小組表示,1公克細菌所能儲存的資料量,和450萬2000GB(gigabyte,十億位元組)硬碟一樣多。
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
細菌儲存資料 香港技術大躍進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