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10205/78/2lxms.html
〔編譯羅彥傑/綜合報導〕去年亞馬遜雨林一場破紀錄的大乾旱,造成數十億計的樹木枯死,引發外界擔心這片有「世界之肺」美名的遼闊雨林區正瀕臨氣候的臨界點,亦即不但停止吸納溫室氣體排放,而且還增加這些氣體的排放,進而造成全球暖化一發不可收拾。
這項刊登在權威學術期刊《科學》的研究發現,去年的乾旱造成亞馬遜雨林佔地三百萬平方公里的地區降雨不足,相形之下,二○○五年的那一次乾旱佔地約一百九十萬平方公里。二○○五年那場乾旱原本被形容為「百年一遇」,不料去年的乾旱卻更嚴重。此外,去年的乾旱更密集,造成更多樹木死亡,而且有三個乾旱中心。二○○五年則主要集中在亞馬遜的西南部。
碳排放量 恐勝美國
因此,這項研究預測,亞馬遜雨林沒辦法在二○一○年與二○一一年像往年一樣從大氣層吸納十五億公噸的二氧化碳。此外,死掉與垂危的樹木將在未來數年釋出五十億公噸的溫室氣體,總計帶來八十億公噸的暖化效應。相形之下,美國二○○九年因使用化石燃料而排放五十四億公噸的二氧化碳。
科學家因此得出結論:二○一○年的亞馬遜雨林旱災對全球暖化的衝擊,更勝於美國一年的排碳量。
亞馬遜茂密的雨林,吸納了全世界超過四分之一的大氣碳,這使它成為對抗全球暖化的重要緩衝。但如果亞馬遜地區從吸收碳的海綿,搖身一變為碳的來源,導致更多的旱災及大量樹木死亡,則這類的回饋循環可能造成氣候變遷如脫韁野馬,帶來如浩劫般的後果。
全球森林的樹木與其他植物,會隨著生長而吸納了能夠捕捉熱量的二氧化碳,有助於替地球降溫。但如果它們死亡與枯萎,反而會釋出這些二氧化碳。
主持這項研究的英國里茲大學熱帶雨林專家路易斯說:「如果溫室氣體排放造成亞馬遜乾旱,進而造成雨林釋出碳,此一回饋循環機制將極為嚴重。說得更赤裸一點,目前的排放路徑將使得全球最大雨林面臨猶如玩俄羅斯輪盤的危險。」
路易斯等人在二○一○年亞馬遜乾季期間分析了這片遼闊地區的衛星資料,並與二○○五年的研究結果直接比對,特別注意低雨量對樹木成長的影響。
路易斯謹慎地提醒,這當中還存在很大的科學變數,但「我們不能只是等待與觀望,因為這會回不了頭。我們不曉得我們是否已過了這個臨界點,也就是亞馬遜地區從碳匯變成碳來源,因為屆時將會太遲。」
2011年2月5日 星期六
亞馬遜雨林浩劫 世界之肺不吸碳反排碳
標籤:
生物,
生態環境
Related Posts:
- 昆蟲翅膀同樣擁有絢麗色彩 - 2011-01-06
- 201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 美國以外 - 2011-01-05
- 2010年世界科技發展回顧-美國 物理 - 2011-01-05
- 荷蘭研究/孕前多吃含鈣鎂蔬果 8成可生女 - 2011-01-04
- 研究:美國大黃蜂數量遽降九成 - 2011-01-04
- 預期2011科技突破 人類找到「上帝粒子」? - 2011-01-03
- 為殖民火星 NASA科學家揭密太空人無重力做愛! - 2011-01-02
- 科學家發現遠古壁畫「活著」 - 2010-12-29
- 40萬年前人齒出土 挑戰非洲起源論 - 2010-12-29
- 美味之謎已解!學者破解草莓、巧克力基因 - 2010-12-28
- 《科學》雜志評過去10年十大科學突破 - 2010-12-27
- 內建「太陽能電池」的東方大黃蜂 可自體轉換能量 - 2010-12-26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