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16日 星期二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MAIN_ID=381&f_SUB_ID=1219&f_ART_ID=450275

【聯合報╱特派記者林克倫/綜合報導】
大陸中國科學院與北京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首次在實驗室內發現「量子反常霍爾效應」,成果發表在知名「科學」雜誌。此發現將推動低能耗電積體電路設計的發展,並加速新通訊革命發展,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稱讚這是諾貝爾獎級的新成果。

「量子霍爾效應」是凝聚態物理領域中最基本且重要的量子效應之一。中國新聞網報導,北京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前天在北京聯合宣布,由清華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帶領的清華物理系和中科院物理所實驗團隊,最近在磁性摻雜的拓撲絕緣體薄膜中,首次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此一新材質薄膜無須借助外部磁場,未來實際應用時,可進一步縮小積體電路的尺寸,加上耗能小、少發熱,能大幅提高運算速度,又縮小相關產品的體積。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日前在記者會上表示,他認為這是從中國的實驗室裡第一次做出來「諾貝爾獎級的物理學論文」,不只是清華大學科學院的喜事,也是整個國家的大喜事。

大陸中科院物理所研究員、北京凝聚態物理國家實驗室副主任戴希指出,普通狀態的電子是雜亂無章的、無序運動,以電腦晶片為例,電子在常溫下因不斷發生碰撞,就會損耗能量、影響效能。

戴希解釋,量子霍爾效應就是對電子的運動制訂一個規則,讓它們在各自的跑道上「一往直前」地前進,「這就好比一輛高級跑車,常態下在擁擠的農貿市場上前進,而在量子霍爾效應下,則是在各行其道、互不干擾的高速路上前進」。

不過,常態下產生的量子霍爾效應難以廣泛應用,率領這次新研究團隊的大陸中科院院士薛其坤指出,要讓電子在常溫下能有序運行,必須要有個非常大的設備以產生磁場,以小小的電腦晶片為例,磁場設備會和冰箱一樣大。

「量子反常霍爾效應」即是要解決此難題。一九八八年美國物理學家霍爾提出,可能存在一種不需外磁場的量子霍爾效應,問題是「反常」的新材料怎麼產生。薛其坤率領的研究團隊耗時近四年,生產一千多個樣本,終於研發出新拓撲絕緣體磁性薄膜,並透過極低溫輸運測量,成功觀測到「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